文章目錄
Toggle台灣社會熟齡族群老後生活規劃
2025.9.17 AM 07:05 財商智匯 https://goseekwealth.com
居住模式的轉變與多元化
熟齡族群越來越傾向選擇不與子女同住、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。過去被視為「不孝」的養生村,如今已成為退休新選擇,台灣民眾對其接受度大幅提升。
共居生活(Co-living)與老人公寓:
養生村(Health Care Villages):
- 獨立自主與減輕子女負擔:長者可以在養生村獨立生活,同時保有與子女親密的關係,避免兩代生活習慣不同造成的摩擦。
- 健康與安全保障:解決單身獨居或老老照顧普遍的擔憂,當身體不適時能及時獲得幫助。養生村提供專人每日打掃清潔,甚至有營養師及專業廚師料理三餐,確保蛋白質攝取,對罹患肌少症的長者有益。
- 豐富的社交與活動:養生村提供多元的活動和社交機會,如藝文、桌遊、旅遊、讀書會等,讓長者生活熱鬧,並與同齡朋友作伴。
- 融入社區:現代養生村致力於融入社區,讓長者參與在地生活、共享資源,打破過去「孤島」的形象。

財務規劃的重要性與策略
熟齡族群老後生活規劃的核心之一是及早進行全面的財務部署,以確保經濟獨立和生活品質。
提早規劃
專家指出,老後生活規劃應從40歲開始,越早準備,越有機會創造理想的晚年生活。晚婚、晚育族更應掌握「同步佈局」的節奏,提早建立晚年現金流的第二隻腳。
631法則
建議將每月收入切分為三等分,以「生活花費60%」因應現在、「退休理財30%」規劃未來,以及「保險準備10%」防範未知。這有助於增加本金,讓資產快速成長。
醫療保障
人生不怕老,最怕不健康。除了穩健的退休金流,更需重視「醫療保障」的規劃,可採「先求有、再求好」的原則。包括定期/終身壽險、住院日額型/實支實付型醫療險、長照險,以及防癌險、重大疾病險等。衛福部統計,每人一生醫療支出將近400萬元,老後突發的醫療金負擔可能拖垮子女打亂退休生活。
信託規劃
為避免老本被不當挪用或詐騙,並解放子女未來的養老責任,應善用「信託規劃」。例如,年滿55歲以上可考慮簽約金999元的「微型安養信託」,將養老金放入信託專戶,約定啟動時間和支付方式。理財型的安養信託則可配置穩健配息的基金,指定支付生活費用、旅遊基金、醫療支出或養護機構費用等。
養生村產業面臨的挑戰
儘管養生村需求量大增,但其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。
法規模糊不清
附服務型住宅的定位模糊,介於純租賃和照顧服務之間,缺乏專屬制度,導致經營者缺乏依循,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。主管機關多頭馬車,例如長庚養生村須遵守社會福利機構規範,卻未能享有稅務優惠,甚至曾被課徵「囤房稅」。
「識老」人才培養不易
養生村的成功不僅依賴豪華設備,更需要懂得老化過程身心變化的「識老」人才。服務人員需具備高度抗壓性、同理心及與長輩打成一片的能力,而非僅是光鮮亮麗的服務經驗。
缺少整合思維
長者在養生村長住的需求多元,需要高度個人化、生活化的支援網。然而,多數養生村仍由單一產業邏輯主導,缺乏跨領域整合能力。公部門也應有單一服務窗口,整合長期照護相關資源與政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