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目錄
ToggleOPEN AI GPT-5 新模型來了!台股供應鏈受惠!
2025.8.4 PM 22:05 財商智匯 https://goseekwealth.com
GPT-5的推出與預期影響
- OpenAI預計在8月發布新一代旗艦語言模型GPT-5
- 奧特曼將其開發比喻為「AI領域的曼哈頓計畫」,坦言測試過程「令人緊張」
- 「GPT-5的速度太快了。有時你不禁邊看邊想『我們到底做了什麼?』」
- 功能突破:統一推理能力、更高的任務自主執行能力,記憶與多模態互動能力
- 輕量化版本:GPT-5也將推出mini、nano等輕量版本,針對手機、AI PC等優化
奧特曼提醒用戶,隨著新模型、產品和功能的推出,OpenAI的雲端基礎設施將面臨「前所未有的壓力」,可能導致未來幾個月服務中斷、當機或延遲,需要用戶耐心等候。
Open AI面臨的跳戰與競爭
- 內部與外部壓力:奧特曼提前發布風險警訊,爭取全球AI發展發言權與規則主導權
- 激烈的市場競爭:AI產業競爭白熱化,Google的Gemini、Anthropic的Claude、Elon Musk的xAI Grok以及中國的Deepseek等相繼登場
- 開源模型的崛起:「地平線阿爾法」神秘AI模型表現出色,阿里巴巴的Qwen3-Thinking、月之暗面的Kimi K2、歐洲的Mistral AI等挑戰閉源巨頭
- 內部動盪與人才流失:收購Windsurf計畫泡湯,Anthropic撤回模型支援,微軟否決交易,Google「反向挖角」核心人才
- 負面風險:生成式AI已被「武器化」,廣泛應用於假訊息、深偽內容與詐騙等用途
AI 基礎設施的龐大投資
- 麥肯錫預估,到2030年,AI用於資料中心的資本支出可能高達5.2兆美元
- 未來五年全球AI基礎建設投資將高達6.7兆美元
- 亞馬遜、微軟、Google和Meta等科技巨頭,今年預計投入超過3300億美元
- OpenAI的「星際之門」計畫,在美國打造算力4.5百萬瓩的設施,並擴展至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挪威
受惠的台灣供應鏈廠商
晶片製造
台積電(TSMC):掌握最先進製程優勢,是NVIDIA、AMD等AI GPU晶片的主要代工廠。分析師認為,AI基礎建設投資熱潮對輝達是利多,但對台積電更是好事,其成長不依賴單一產品線,而是作為「賣鏟人」為整個產業提供晶圓代工和製造服務。
伺服器組裝與雲端部署
鴻海(Hon Hai):全球最大的AI伺服器機櫃供應商之一。2024年雲端/網通產品收入佔比達26%,預計2025年AI伺服器營收將破兆元。鴻海與東元換股結盟,整合AI伺服器與液冷機櫃製造能力及資料中心機電技術。
廣達(Quanta)、緯創(Wistron)、緯穎(Wiwynn):為微軟、甲骨文與OpenAI雲端部署位居關鍵代工地位。
散熱與電源模組
奇鋐(Chihong)、雙鴻(Dual Horn):提供高瓦數GPU所需的均溫板與液冷解決方案。
台達電(Delta Electronics)、光寶科(Lite-On):供應伺服器電源與儲能設備。摩根大通指出,台達電在AI伺服器的電源與液冷解決方案領域占有領導地位。
綜合來看,OpenAI的發展,尤其是GPT-5的推出,不僅在AI技術本身帶來重大突破和挑戰,也直接點燃了全球AI基礎設施的建設熱潮,為包括台灣在內的整個AI供應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業機會和成長動能。然而,激烈的市場競爭、技術風險以及潛在的社會影響,也提醒著AI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,需要更完善的監管與倫理規範。
~資料僅供參考,請投資人請審慎評估,並自行判斷;並不對來源資料考據保證,請自負盈虧在此申明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