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232條款對台灣產業的影響

2025.8.6 PM 20:05 財商智匯 https://goseekwealth.com

232條款的性質與目的

  • 國家安全考量:232條款授權美國總統在認定特定進口產品威脅國家安全時,可採取加徵關稅、限制進口量或其他措施來保護美國產業。其結果一旦出爐,總統需在90天內決定是否實施關稅。
  • 與「對等關稅」的區別:232條款主要針對「國家安全」範疇,賦予美國政府無限期、無差別加徵關稅的權力,影響遠比表面20%的對等關稅深遠。有分析指出,若產品被納入232條款課稅,將免於再被課徵對等關稅。
  • 政策工具:232條款被視為川普「讓美國再次偉大」的利器,旨在強化美國對重要產品的生產能力,確保戰時或供應短缺時不會被外國「卡脖子」,並促使製造業回流美國。

對台灣的可能影響

關鍵產業受衝擊

  • 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為核心目標:232條款針對半導體產品的調查被視為台美關稅貿易談判的「主戰場」。調查範圍廣泛,包括積體電路、電腦零組件、筆電、各類晶片、半導體製造設備、以及含有半導體的「衍生性產品」(如伺服器、顯示卡、網路交換器等)。這意味著不僅是晶圓代工廠受到威脅,也可能波及台灣對美出口大宗的資通訊產業。
  • 高科技業受實質影響:經濟部表示,台灣約近八成對美出口屬於232關稅課徵範圍,特別是半導體等高科技業出口,其結果將對台灣產生更實質的影響。儘管部分高科技出口產品(如半導體、伺服器、藥品原料等)暫時豁免於20%對等關稅,但半導體領域的232調查仍蠢蠢欲動,預計將對台灣出口產生實質影響。

營收與獲利壓力

  • 整體上市櫃營收影響近二成:金管會統計,2024年台灣上市櫃公司直接與間接銷往美國的總金額達新台幣7.71兆元,佔整體營收比重17.31%,約近二成。上市公司的銷美營收佔比18.71%,上櫃公司為4.12%
  • 特定產業首當其衝:上市公司中,電腦及周邊設備業、半導體業、其他電子業、電子零組件業、通訊網路業是前五大直間接銷美產業,共210家廠商,銷美營收達7.2兆元。上櫃公司則為半導體業、電腦及周邊設備業、通訊網路業、運動休閒業、電子零組件業,共141家廠商,銷美營收約813億元。
  • 毛利率低的產業受創最重:中華徵信所(CRIF)報告指出,毛利率低於20%的「高殺傷力」產業,如光電、塑膠、鋼鐵、紡織、水泥、電子零組件、電器電纜、油電燃氣及電子通路業等9大產業,將受到最劇烈的衝擊。

產業外移與供應鏈重組

  • 「落地美國」壓力:若關稅實施,可能迫使AI伺服器等廠商將多數產能從台灣、墨西哥移往美國,企業將加速將生產基地移往美國或墨西哥等低關稅國家。
  • 產業空洞化與人才外流:長期來看,在關稅與匯率雙重壓力下,製造業供應鏈可能被迫加速外移,導致產業空洞化、研發與人才資源外流的長期隱憂。部分台商對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的投資已顯著成長,顯示產業外移趨勢已啟動。

競爭劣勢

  • 高於競爭對手的稅率:美國對台灣暫定20%的關稅,高於日本與韓國的15%這使得台灣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立即面臨5個百分點的關稅劣勢。與越南持平,但高於泰國與柬埔寨的19%。
  • 價格競爭力喪失:台灣被課徵20%的稅率,將在同質產品的出口競爭中處於下風。蔡明彰警告,若台灣無法取得如日本、韓國、歐盟等同等優惠待遇,將使台廠在全球市場中失去價格競爭力。

談判與政治壓力

  • 談判層次複雜化:232條款涉及國家安全,使得談判層次更為複雜,不再僅是單純的貿易利益交換,更涉及深層的國家戰略佈局。
  • 對台談判的底線美國在談判中提出三大底線,包括擴大對美投資、對美開放市場及在對中貿易政策上與美國保持一致。
  • 國內政治風暴:未來即使台美達成關稅協議,仍需送交立法院審查,若遭拒絕批准或無法編列對美投資預算,可能觸怒美方,導致更高關稅報復,並引發國內政治與經濟雙重風暴。

台灣的因應策略與籌碼

以投資換取低關稅
台灣可借鑒日本的成功經驗,透過擴大對美國的投資來爭取更低的關稅。台積電在美國設立晶圓代工廠就是具體範例,美國希望晶圓廠能從6座增至10座。
擴大投資觸角
除了半導體,台灣可將投資延伸至重電設備、化學材料、金屬加工、無人機、機器人、低軌衛星等領域,以換取整體關稅稅率的下降。
半導體供應鏈的談判籌碼
儘管面臨挑戰,台灣在晶片及半導體供應鏈方面對美國高度依賴,這成為台灣在貿易談判中不可多得的優勢。

政府的應對措施:

  • 將20%關稅定調為「階段性且暫時性」,爭取寶貴的緩衝期繼續談判。
  • 上市櫃公司已採取調整生產基地、供應鏈重組、海外佈局調整或與客戶協調售價等因應措施。
  • 要求上市櫃公司若關稅對財務業務有重大影響,應即時揭露公開資訊。
  • 備妥900多億元應對可能狀況,顯示政府積極準備。
  • 強調未來的關稅談判將與更廣泛的議題綑綁,特別是供應鏈合作以及懸而未決的半導體232條款調查。
  • 賴清德總統已闡述五大談判策略,包括爭取關稅條件改善、擴大對美採購、擴大對美投資、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、以及解決高科技出口管制與「洗產地」問題。
總體而言,美國232條款對台灣的影響不僅是貿易層面,更深入到國家安全、產業結構調整與地緣政治佈局。它迫使台灣產業必須進行「在地化」轉型,並將地緣政治風險納入核心經營考量。儘管挑戰嚴峻,台灣仍有其籌碼,透過策略性的投資和談判,有望在逆境中尋求轉機。
~資料僅供參考,請投資人請審慎評估,並自行判斷;並不對來源資料考據保證,請自負盈虧在此申明~

Morgan
Morgan
文章: 21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本文目錄